第三版:中医养生总第167期 >2021-12-15编印

教你认识肺结节 不再谈“瘤”色变
刊发日期:2021-12-15 阅读次数: 作者:admin  语音阅读:

      医学发展迅速,体检时经常有人被告知肺内发现“小结节”,顿时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影。那么,究竟怎样看待这些偶然发现的肺内小结节病变呢?

1、什么是肺结节?

      肺结节,在肺部影像表现为直径≤30mm的局灶性、类圆形、密度增高的实性或者亚实性肺部阴影,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,不伴肺不张、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。

根据肺结节大小不同:直径<5mm称为微小结节;直径5mm-10mm称为肺小结节;直径11mm-30mm称为肺结节。根据胸部CT判断是否存在磨玻璃密度成分,可将肺结节分为:纯磨玻璃结节(PGGN)、实性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(PSN)

2、直径大于8毫米的肺结节要当心

      首先需要告诉大家的是,首次通过体检或肺癌筛查项目,做胸部CT发现的肺部小结节95%以上都为良性,良性的肺小结节是不需要临床干预,更不需要外科手术处理的。肺结节可以是炎性结节、肉芽肿、尘肺结节、炎性假瘤、结核球、血管病变或者肿瘤,所以肺结节不一定就是癌,而且大部分肺结节属于良性的,只有少部分人群确诊为早期肺癌,不用过度担心。

       直径小于5mm的小结节:其恶性的可能性小于1%,不用过于紧张和担心,定期做CT检查观察它的变化情况即可。5-8mm的肺结节:恶性概率在2-6%之间。8-20mm的肺结节:恶性概率在18%左右。超过20mm以上的肺结节:恶性概率会明显增高,可高于50%。

3、发现肺部结节后要科学就诊

      对于肺部结节,一直缺乏既安全又经济的诊疗方案。一方面,肺内结节只有取得病理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后才能明确病变的性质;另一方面,传统方法,如纤维支气管镜或经皮肿物穿刺等,受穿刺、取材、制片、染色等各种技术的影响,明确诊断的概率不高。正确的选择应该是CT定期随访,非手术活检,手术切除等。随访时间推荐为至少5年,时间是检验“良恶”的高手,同时建议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进行CT随访,便于影像准确对比。在随访过程中,如果出现肺结节的直径增大、密度增加、出现分叶、毛刺和胸膜凹陷征等“不良”征象时,则应及时诊治。

4、肺结节治疗别掉进这两个误区

      一是有的患者发现肺部结节,因畏惧肿瘤或抱有侥幸心态,不管不顾,从而发生肿瘤进展、扩散转移,错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。因此,对于早期发现的肺部结节不妨“小题大做”,一旦发现须立即就诊,听取专科医生的建议,选择适合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式。

      二是发现肺部结节的患者可能仅需要随访观察,但患者经人一劝就改变态度,到处看“专家”,常年吃中药、西药,甚至把工作辞掉,长期在家“养病”,身体反倒越来越差了。这时我们反倒需要“大题小做”,放松心态,乐观生活。充分了解早期肺癌的特点和发展规律,彻底甩掉思想包袱。

5、肺结节的中医认识

      中医认为肺结节为一种病理产物,是在痰、热、瘀、毒等邪盛的作用下,在脏腑功能失调正虚的基础上酿生而成。属中医“痰核”“肺积”“积聚”等范畴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记载:“痞者,闭也,痞必有块,块则有形,总在皮里膜外,其原皆由伤于饮食,脾胃亏损,抑且邪积胸中,阻塞气道,气不宣通,为痰为食为血,皆得与正相搏,邪既胜,正不得而制之,遂结成形而有块。”

      肺结节的病因包括外感四时不正之气、饮食不节、情志失调、先天脏腑亏虚等。基本病机为热毒痰瘀互结,气阴两虚,病位主要在肺。痰浊、瘀血、郁热以及毒邪相互交结,形成结节,同时易耗气伤阴,因此,痰、热、瘀、毒、虚是形成肺部结节的重要病理因素。病性为本虚标实,标实是以痰浊、瘀血、郁热和毒邪为主,本虚则以气阴两虚为主。中医可扶正固本,解毒祛邪辨证论治。